整洁有序的村容,赏心悦目的绿化,恬静怡人的环境,是美丽乡村的“形”和“貌”。
但美丽乡村建设不只是简单的“穿衣戴帽”和“涂脂抹粉”,更要实实在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当前,我市“五清一改”行动正如火如荼开展,垃圾治理、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处理也正全域推进。村容村貌显著提升,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也得到极大改善。
“内外兼修”方能成就美丽乡村。
在完善村庄基础设施的同时,我市还立足乡村有效治理,深化“逢四说事”工作,扎实开展“访议解”活动,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好群众自治的基础性作用、法治的保障性作用、德治的先导性作用,着力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体系。
洁美村庄扮靓“面子”
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净整洁,劈好的木柴码在院内,门口的篱笆圈起菜园和果园。“垃圾少了,村庄环境大变样!”随县尚市镇有余村村民沈明祥说。
“五清一改”工作启动以来,尚市镇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出花钱少、效果好、操作性强的“三个三”工作法,即“清三边、治三乱、建三园”,初步形成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辖区内房前屋后垃圾少了、蔬果多了,路边水边污染少了、花卉多了,全镇人居环境大为改观!”镇党委书记彭利波说。
美丽乡村建设,首先要村庄洁美。
殷店镇大东岭村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列为重要的民生工程,高位推动、高效引领,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等方面持续发力,村民各显其能,昔日破败的村落华丽变身。近年来,该村整合财政资金250万元,撬动社会资金2000多万元,硬化通组道路10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45盏,整修塘堰26口,清淤硬化河道1000米,栽植各类风景树4000多株。
我市各地以治理“脏乱差”为突破口,大力开展农村环境“扫干净、码整齐、拆通透、改旱厕、清沟渠、栽满绿”攻坚行动。同时全面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按照“分得清、收得齐、运得走、处理好”原则,建立“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垃圾收转运无缝衔接体系。目前全市912个具有行政村职能的村(居委会),有905个已开展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
厕所革命提升“里子”
乡村道路硬化了,房子刷新了,花草种上了,看得见的地方花团锦簇,看不见的地方有无改观?
“原来的旱厕改成了水冲式,臭味没了,环境也好了。”曾都区洛阳镇小岭冲村村民方发炳说。
记者在小岭冲村看到,农户的厕所粉刷一新,进入里面,水冲式蹲便池,水箱、纸篓等一应俱全,清爽卫生。而离厕所不远的地方,一个三格式化粪池埋在地底,仅露出口盖。这是三格式无害化化粪池,经过“三级”发酵、净化后,“粪水”变“清水”,可有效地减少和控制血吸虫病、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保护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
2018年初,我市启动“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通过三年努力,全面完成城乡11.3万座户厕、公厕新建、改造,改变乡村环境,助力乡村振兴。
为此,我市制定“厕所革命”总体规划和农村、城镇、交通、旅游、“厕所革命”治理等“一总五专”规划,建立了科学完备的体系,保障“厕所革命”稳步全面推进。坚持“建得好、管得好、用得好”理念,统筹推进各类厕所的建设、管理、运营。目前全市完成农村户厕改造90262座,完成农村公厕改造624座。
与此同时,农村“厕所革命”的末端——生活污水治理也在加速推进。
广水市郝店镇污水处理厂,原本泛黑发浑的污水经过处理后,水质变得清澈透亮。“出水水质能达一级A标准。”厂内技术人员说。
我市以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为突破口,按照“五统一”原则整体推进、系统运营,形成设施完善、管网配套,在线监测、运行稳定的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体系。目前全市37个新建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实现全网稳定运行,全市农村生活污水乱排乱放得到管控的村达到508个。
有“面子”,也要有“里子”。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等举措真真正正让村民的生产生活得到改善。
创新社会治理固本强基
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才能固本强基。
在这里,“本”是基层强有力的党组织,“基”是指觉悟不断提高的广大农民群众。
美丽乡村建设受惠的是百姓,提升的是党的形象,夯实的是执政基础。我市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总要求,坚持党建引领,将《市美丽乡村建设五年推进规划》等重要文件列入所有基层党组织主题党日活动学习内容,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深入开展“访议解”活动,着力解决农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群众是基层社会的主人,不断提升基层群众自治管理水平,培育乡村治理的“主人翁”。目前我市已有887个村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内容纳入村规民约,843个村建立人居环境整治农民参与机制。不少乡村成立红白理事会、农村“三资”管理监委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吸引农村“五老”、乡贤和村民代表参与乡村公共事务、公益事业的共商共议和监督管理。“村务协理员”“中心户长”等制度也丰富了村民自治的内涵。
法治成为乡村治理的“硬约束”。各地乡村民俗文化墙上,法治标语随处可见,潜移默化中,法治理念逐步深入民心。农村“网格化”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十户联防”打造出群防群治新模式。
德治建设涵育传播文明乡风。村级文化广场遍地开花,民间放映队、歌舞队、腰鼓队轮番上阵,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家庭和谐、邻里和睦、团结奋进的农村社会新风尚,积极弘扬向善向上的正能量,进一步繁荣村级文化。
由我市首创的“逢四说事”工作,承担了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使命,今年以来正深入开展并逐步深化,内涵不断丰富,从“周四集中说事解事”拓展为“逢事说事、逢四解事、重在解事”。说事、解事的方式不断创新,机制不断健全,群众“说事”方便,干部“解事”及时,大大小小的矛盾得以化解在基层,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指数。
来源:随州日报
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