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通过鼓励创业、解决务工、推动复产、增加岗位四大举措,克服疫情影响,全力解决贫困群众稳岗就业难题。截至5月24日,咸宁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已务工就业达138175人,占2020年有务工需求贫困人员的99.98%。
自主创业促就业
通山县黄沙铺镇孟垅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孟凡冲,因疫情影响无法前往武汉务工,萌生留村创业的想法。镇政府和村委会帮助他解决30万元创业资金,鼓励他发展“135”林下生态养殖产业扶贫项目,目前,已平整4.5亩,投放第一批鸡苗3000只,带动贫困户务工8人。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部分有一定技能的青壮年滞留在家。咸宁抢抓这一机遇,动员他们“留在家乡谋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已有326人在本地创业。
点对点外出务工
咸宁将贫困劳动力作为有组织劳务输出的优先保障对象,做好人员组织、交通运输、安全防疫等工作,实现“点对点、一站式”集中运送到岗。截至5月20日,咸宁“点对点”向省外输送贫困劳力7855人。赤壁市由县领导牵头带队成立6个工作专班,前往广东、浙江等6个务工集中的城市,负责与用工企业疏通返岗复工阻碍,并通过各省赤壁商会力量,开发新增岗位接纳贫困外出务工人员,仅广东、浙江两地赤壁商会就提供3000多个用工岗位。
推动带贫企业复工复产
3月11日,嘉鱼县陆溪镇湖北嘉珍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车间内,生产繁忙。贫困户刘美英是该公司第一批复工的职工,作为车间的打包工,正忙着捞藕、打包。
湖北嘉珍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嘉鱼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吸纳了25户贫困户就业,公司在3月初复工复产,第一批上岗人员全部是贫困户。据了解,嘉鱼县为鼓励企业吸纳贫困户就业,出台政策:带贫企业每吸纳一人且收入在1万元以上,给予2000元补贴。
该市先后有12家省级龙头带贫企业吸收4247名贫困户就业,全市57家扶贫车间已开工,带动贫困人口565人就业。
通城县五里镇汉上村白米山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运用成熟的种植和加工技术,发展紫薯种植和加工业,利用扶贫车间,带动15名贫困人员就业,并以订单式生产模式带动110户贫困户发展紫薯种植,从生产环节和加工环节带动贫困户增收。
增加扶贫专岗
“现在上班离家近,每月有固定收入,挺好。”5月11日,咸安区高桥镇白水村贫困户魏再兵说。魏再兵家曾因病致贫,他无法外出打工,今年3月初,在村委会介绍下,他来到白水畈田园综合体的水果采摘园从事果园管理,每月有4000余元收入。
咸宁增设清洁员、防疫员、管理员等一批公益性扶贫专岗,安排贫困家庭中的特殊困难群体就业,实现贫困户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截至5月25日,全市今年已新开发扶贫专岗8241个,全市“十员”公益性岗位增加到1.84万个。该市咸安区统筹资金400万元用于20个贫困村项目建设,目前,共组织贫困劳动力2460人参与以工代赈项目,已发放工资172.9万元。
来源: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