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外,厂房林立,车水马龙;车内,数据滚动,曲线跳跃。
这台白蓝相间的走航车今年8月底才“走马上任”,是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为织紧防治大气污染“天罗地网”而启用的。
9月9日,走航车在荆门市街头转悠,边走边监测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情况。省环科院大气环境研究所副所长丁峰介绍,挥发性有机物会导致颗粒物的产生,形成PM2.5;同时会导致近地面臭氧浓度增高,加重光化学烟雾污染。挥发性有机物的防治,是我省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关键之一。
实时监测50多种污染因子
经过设备调试开机,当日11时40分,走航车启动,车速不超30公里/小时。车内,分为驾驶舱、中央控制室和设备间。大气环境研究所工作人员吴琎楠是中央控制室的操作员,约2平方米内,最核心的设备是质谱仪,可谓走航车的“大脑”。
“大脑”如何工作?吴琎楠说,车顶伸出“触角”——采样总管,负责采集抽样空气;经过电离系统,将采样空气分解为不同质荷比的碎片粒子,浓度结果就能算出来了。从采样到出结果,只需要5秒钟。它可随时监测企业园区、街道周边的情况,一旦该地空气质量数据出现波动,就能“按图索骥”,揪出排放污染物的源头。
“这里发现一个峰值。”12时29分,紧盯电脑屏幕的吴琎楠看到,在一家电池企业和装备制造企业交界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达310.5微克/立方米。“今天刚下过小雨,空气质量较好,这个数值相对偏高。”吴琎楠将这一结果记录下来。
车行到哪儿,挥发性有机物的浓度监测一目了然。中央控制室的电脑内,搭载走航系统、挥发性有机物数据分析系统、溯源系统,不仅可实时定量监测50多种污染因子,还能随时随地生成走航图。
12时44分,走航车经过荆门市生态运动公园体育场。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每5秒更新一次:42.6微克/立方米、45.1微克/立方米、35.1微克/立方米……“这里空气很好,排放比工业园区附近低多了。”吴琎楠说。
5天已累计监测47家企业
这是走航车在荆门工作的第5天,已累计监测47家企业。这47家企业是经过前期调研而筛选出来的,涉及石油化工、汽车、家具、包装印刷等行业,这些行业易产生挥发性有机物。
“前两天在一家企业的生产车间,挥发性有机物排放达1635微克/立方米,污染相对严重。”吴琎楠说,企业负责人也非常重视,一边拍照一边记录,并详细询问如何整改。
走航车一出马,有些企业“过度紧张”。麻城一家小家具厂,临时关闭喷漆车间,导致走航车无法监测。吴琎楠说:“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会让当地执法部门重点关注。”
15时06分,吴琎楠与丁峰交流监测结果,并反馈给荆门生态环境部门,帮助当地精准决策、科学治污。
“出门在外,头疼的是充电。”吴琎楠说,走航车自带蓄电池,最大续航10小时,基本满足白天监测需求,但晚上要找地方充电。充电不仅需要足够大的场地,还需要16安的稳定电源。“有天找到晚上11点多,都没充成,只能等到第二天早上找了一家政府机关充电。”
15时40分,短暂休整后,走航车继续出发,奔赴荆州。
图文来源: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弦
责任编辑:谢珊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