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马少威
个人简介:现任天门市彭市镇同乐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副主任,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园艺园林学院-现代农业专业2019级“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学员,湖北生科园艺园林学院外聘代课老师,谷利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项目:谷利田庄——城市圈的专属中央厨房
项目简介:以合作社高标准种养殖为基础,开展“从田间到厨房”的农副产品、净菜、新鲜瓜果、生鲜水产直供城市社区销售服务,打造合理空间距离下的农产品社区下沉体系,在保障城市居民“米袋子”与“菜篮子”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农村土地的利用率和回报率,吸收和激活农村劳动力,帮助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改善农村生活品质,提高农民幸福感。
创业故事:
马少威于1983年12月出生于天门市彭市镇同乐村,父亲是一名普通的农村木匠,母亲则是一名文化不高没有任何一技之长的、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村妇女,祖父、曾祖直至上达几辈人,都是村里吃救济粮的困难户。因此,和当下流行的霸道总裁故事的主角一出生就有各种光环加身不同,作为中国农村众多“80后一代”的一员,马少威的成长总是伴随着那个时代特有的种种磨难!由于身为“手艺人”的父亲为了改变家中贫困的现状带着母亲出远门的原因,马少威的幼年都是以“留守儿童”的身份辗转在亲友家过,或是跟着爷爷、或是跟着外公一家、或是跟着叔公一家生活。直到1990年,父母开始经商,马少威才开始长期跟着父母生活,随之而来的则是青少年时期因为父母更换经商地而多次转学。
2002年,马少威只身南下前往广东东莞,从第一份工作站柜台的手机促销员起,他开始了长达12年的“小人物升职记”,历任广东大地通信连锁服务有限公司第七旗舰店店长,联想移动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广东专区东莞办事处督导员、办事处主任,联想移动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广东专区培训讲师、市场店面经理,深圳嘉源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深圳酷比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西南(广西、云南、西藏)营销中心总监。
年少时对农村那些关于“贫穷”、关于“留守儿童”、关于“纯朴乡情”、关于“颠沛流离”的记忆,总是让已经身在繁华都市的马少威放不下对落后家乡的那种深深依恋与担忧。2015年,马少威的家乡——天门市彭市镇同乐村被列入“精准扶贫重点村”!就是在这一年年底,他放弃在外经营了十多年的通讯行业成就和人脉圈,毅然决然地返回家乡投身“三农”蓝海!
2016年2月29日,每四年才有一次的特殊日子里,乡亲们不理解的眼光如芒刺在背,不看好的议论声如魔音在耳,马少威就是在这样的压力下注册成立了谷利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成了为乡亲们眼中“有办公室不坐,有轻松钱不赚,回来种地”的傻小子。曾经的西装领带、讲台话筒、渠道客户、销售业绩换成了工作服与遮阳帽、收割机与农作物、灰尘与噪音以及产量和收成。
仅仅10天后(3月10日),马少威争取到彭市镇农技中心250亩地的再生稻育秧指标,他与父亲马云仿一起开始了马不停蹄的连轴转,下面的日程或许枯燥、或许在别人眼里再普通不过,但对他一个刚刚起步的创业者来说,终生难忘———
3月14日,合作社启动育秧大棚的搭建准备工作,并完成选址;
3月24日,建成标准育秧大棚10个,完成配套蓄水池及排灌设施的建设工作;
3月30日,完成育秧基质、育秧盘、播种机等育秧必须品的准备与采购工作;
3月31日,完成苗床平整与盖籽土、营养土的调配;
4月3日,在连续三天的暴雨中完成250亩、共计5000盘再生稻的播种,这是马少威第一次参与水稻播种工作,这是谷利合作社所有农户第一次尝试在旱地大棚内用机器和秧盘播种;
4月29日,连续近一个月的苗期,马少威每天对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天气情况进行记录,并拍摄秧盘的变化情况;
5月1日,合作社第一批集中育秧产品移栽大田,马少威与社员们紧绷的神经这才开始松下来,随之而来的就是排山倒海般的疲惫感。
因为经验不足和气候原因,2016年谷利合作社的再生稻第二季只有每亩100公斤产量。马少威在总结了再生稻育秧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后,经过多次试验,得出最佳方案,合作社的中稻集中育秧以高于99%成盘合格率得到了社员及周边农户的认可。
2017年,马少威顶着巨大压力,带领社员一面继续扩大合作社土地流转面积、完善配套设施、增加农机设备,一面继续加强与同行、农业主管部门之间的技术交流,提高自身育秧技术。
当年分析产品与客户的白面书生也渐渐变成了一身古铜色皮肤、双手布满老茧的糙汉子。
仅用一年时间,马少威带领社员们完成了从“小型合作社”到“大型专业合作社”的提升———这一年,谷利合作社新增育秧大棚20个、新建2000平方米智能连栋大棚一个、700平方米综合仓库一个,晒场硬化2000平方米,排灌沟渠硬化1500米,并采购添置了大量农用机械及设备。合作社自种土地流转面积超过500亩,虾稻共作200亩,对外服务面积逾1500亩。
2018年春,马少威与父亲一起在原有的轨道式自动播种设备的基础上,自主开发出了大跨度航架试播种系统,使播种效率提高了近十倍,这套系统于3月21日正式开播时,受到了新闻媒体以及省内外种田大户和合作社同行的关注,并且被湖北卫视作为“春耕神器”进行重点报道。同时,谷利合作社全面采用秸秆秧盘育秧,为秸秆回收利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虾稻共作面积增加到近千亩,对外服务面积超过2000亩。
2018年至2019年,谷利合作社又利用基地内的设施,开展蔬菜集中育苗及种植,年育秧育苗面积超过5000亩。合作社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土地流转、农机服务、代种代管、人工移栽、人工采收、整理打包、园区除草清杂等环节与产业扶贫进行挂钩,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提供灵活的务工就业机会,为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提供土地流转、农机服务、代种代管等服务,减少贫困户的农业生产开支和劳力成本,提高贫困户的额外收入,力所能及地为精准扶贫提供产业助力,直接或间接带动贫困户45户。个人和合作社多次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表彰。
抛下城市的浮华,是为了更好地让自己的脉搏与坚实的乡村土地同频,真实地了解乡村的心跳;而再次推开城市的大门,是为了成为城市市民与乡村村民之间的桥梁!
所谓“外行不能领导内行”,这句话放在“三农”工作领域体现得尤为突出!创办农业合作社的这几年,马少威不止一次的在合作社的生产、经营、规划、甚至于在进入“村两委”之后的基层工作中碰壁。
2019年秋,一个由湖北省委组织部、省农业农村厅等部门共同组织推行的计划——“湖北省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让苦于对农业专业知识、技术与信息求知无门的马少威有了一个全面系统学习的机会!通过一年多的系统学习与实际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的一一验证,让马少威对“三农”工作、对“乡村振兴战略”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对未来的创业之路有了更全面、更长远的打算!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影响巨大的新冠肺炎疫情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态度与消费观念。这让马少威意识到需要想办法尽快带领“三农”走进城市。而如何解决让作为消费主体的城市市民“买到好食材”和让作为生产主体的乡村农民“卖出好价钱”的问题,是马少威首先需要思考并付诸实施的事情。
正如“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的初衷是为了解决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步——人才振兴。
一方面,马少威利用湖北省“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的机会,重新走进了校园,甚至是重新走上了讲台,自身进一步学习农业专业知识与技术的同时,还以直播和课堂形式指导和帮助拥有农业情怀的大学生加深对当下“三农”的了解,尽可能地为乡村振兴、为项目发展吸引和留住人才。
另一方面,马少威在武汉已经开始整合学院创业基地的资源及应届毕业生人才,组建团队,开始筹办服务于“谷利田庄——城市圈的专属中央厨房”项目的农产品社区下沉的线上运营公司。他计划逐步搭建一个集高标准农田建设、绿色高产高效农业、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农产品上行与农产品社区下沉服务、农业人才培育实训等现代生态农业服务为一体的农业综合体,为更好的解决“三农”问题,夯实精准脱贫成果,服务乡村振兴提供助力!
来源:谷利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
责任编辑:李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