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晚,第三届荆楚名团聚江城好戏继续在武汉剧院上演,襄阳老河口市湖北越调仙人花鼓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为江城戏迷带来非遗剧种湖北越调折子戏专场,六出精品越调折子戏赢得戏迷热烈掌声。
湖北越调俗称大越调,约在清乾隆年间形成于鄂豫边界,既保留了古老“秦腔”的风格,又融合了本地的“襄阳腔”,主要流行于襄阳谷城、老河口一带,于2014年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此次到武汉参加荆楚名团聚江城系列演出的老河口市湖北越调仙人花鼓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前身为老河口市豫剧团,在上世纪70年代曾因为演员们经常用板车拖着行头、乐器下乡演出,深受周边的乡亲喜爱,被《人民日报》、新华社誉为“板车剧团”,成为“全国三面红旗剧团”之一。
首次参与“荆楚名团聚江城”系列演出,湖北越调仙人花鼓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精心选择了《打金砖》《活捉三郎》《徐策跑城》《打神告庙》等6出精品折子戏奉献给江城戏迷,尽显湖北越调唱做并重的艺术特色。当晚的演出以《打金砖》作为开场戏,演员在台上先后呈现了甩发、跌扑、吊毛等一连串的高难度动作,立马吸引了观众的眼球。此后《活捉三郎》的表演中,两位青年演员展示了“飞椅子”“踢假腿”“提耙人”等绝活儿,让观众看得目不转睛。《徐策跑城》中演员有大段的圆场表演,变幻的步法配合着帽翅功,生动地演绎了徐策的人物形象,引来阵阵掌声。武汉戏迷邓敏说:“这是我第一次看湖北越调的戏,唱腔、特色绝活儿都有特点,这场演出很值得看!”
据了解,此次折子戏专场中亮相的演员平均年龄23岁,最小的演员仅16岁,年轻演员在舞台上活力满满,精彩演绎,得到了武汉戏迷的赞许。结束本场演出后,荆楚名团聚江城系列演出还将在本月上演楚剧《巡按审子》和黄梅戏《铸魂天山》。
来源:湖北日报 记者王理略 通讯员滑凌云
编辑:邵一玲
主编:焦子焰
编审:罗辉
监制:刘友智
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