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AI大地|田野上的青春梦想家

2024-10-23 14:05  

在湖北省潜江市,有6位硕士博士组成的种地青年,他们怀揣对科技的深刻理解和对农业的浓厚热爱,将理论转化为实践,不断探索智慧种田新模式,在万亩农田上书写着属于他们的青春梦想。

初夏的风吹开了夏收夏种的序曲。不到20天的时间,湖北潜江碧农智慧农业有限公司的万亩智慧农场已完成小麦收割、水稻播种任务,让人想不到的是,完成这项“双抢”任务的是由6个硕士博士组成的种地团队。

毕业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硕士杨其琛是团队成员之一,今天他和往常一样,要去巡田,查看水稻播种后的生长情况。1个人“单挑”2600亩田,用传统方法可不行,与杨其琛一起“上岗”的是一台无人机。开机、校准、升空……杨其琛手持遥控器,操控无人机在稻田上空巡视,无人机搭载的高清摄像头和多光谱传感器开始收集田间的图像和数据,杨其琛注视着屏幕上传来的实时图像,认真地分析苗情。刚刚播种3天的水稻种子已冒出芽尖,积水的田块,杨其琛用摇杆进行了标记,等待下一步处理。一个多小时后,杨其琛就完成了2600亩田的巡田任务。

杨其琛告诉记者,这台新“上岗”的多光谱无人机,能从农田的实时高清影像及多光谱数据中,“看清”作物的生长情况和营养状况,而数据传送到潜江碧农智慧农业有限公司智慧平台后,AI助手可结合过往经验生成施肥方案,并写入指令直接导入植保无人机中,实现自动化导航和精准化施肥。

与此同时,团队另一名成员王宇正在办公室查看智慧平台接收到的最新农田数据。在智慧平台上,潜江碧农智慧农业有限公司承包的10028.6万亩田被分成ABCDE五个区块,智慧平台能通过无人机进行农田信息数据采集,完成系统建模,利用农场的高清地图和DEM数据,实现按照地势规划道路、地块、水系、作物种植方向,为后续无人化种植打下基础,再辅以作物长势监测、虫情监测预测、气象预测评估、农业灌溉控制,精准进行农事活动,让农业从“看天吃饭”到“知天而作”。

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的王宇也是一位硕士,他和种地小伙伴们一直致力于让不可控的农业生产变得更加稳定可控,他们的目标是将智慧平台打造成一个能够精准辅助农业活动的“大脑”。

在过去三年中,他们不断地“驯化”和“喂养”这个平台:“喂”的是源源不断的田间生产数据及历史经验,“驯”的则是实时根据当前实际情况进行纠偏与优化。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在这里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智慧平台已经变成了连接万亩农田的“指挥室”。博士硕士种田,“科技范儿”无处不在。在刚刚结束的小麦收割及水稻播种期,王宇的得力助手是一台通过智慧平台控制的无人驾驶农机。

“我们随便选择一块地,输入作业参数,然后直接下发任务,这个车就可以从这个地块里面直接下去,自己模拟这个路线图,按照这个路线来作业。现在,这个农机几乎涵盖了我们种田的全流程,比如说翻地、旋耕,它都可以的。”

在播种季节,一台无人机的播种效率可以达到每小时70至80亩。王宇只需设定当天的播种面积和最佳播种时间,无人机便会取代传统的人力作业,开启智能化播种。通过这种方式,农场的1万亩水稻在10天内就全部完成播种,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与精确度,这也是6个人就能种好1万亩田的奥秘所在。

王宇和杨其琛一样,都是从农村走出的“95后”,他们亲历父辈种田的辛苦,与团队其他成员的目标一致:立志要用科技改变传统农业。在这个团队里,每个人专长不同。杨其琛研究的是土壤,华中农业大学硕士倪明理主攻植物科技,香港科技大学博士伍玉鑫研究的是人工智能,王宇研究的则是植物保护。6个人各负责一块区域,遇到科技难题时也会团队合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调整,共同解决。

致力于将传统“汗水农业”转变为高效率、高产量的“智慧农业”的种地青年们在种田的日子里,仍旧留下了辛勤工作的痕迹——皮肤晒黑了,人也变瘦了。因为1万多亩的农场尽管采用的是全程智慧化农机作业,但农忙时,工作日程也是相当紧凑,他们通常在夜里12点多才休息,第二天清晨4点半到5点就要起床。“他们有时一天只睡四个多小时。”碧农公司生产技术经理李长说起王宇他们心疼不已。

当金灿灿的小麦、沉甸甸的稻穗丰收时,附近村民从骂他们“瞎闹”到现在也纷纷为他们点赞。“他们不仅管理模式先进,种植技术也高,轻轻松松,但是产量还很高。”村民廖师傅告诉记者,没想到6个人就能干以往需要100多人干的活。

高学历人才种地带来的改变和成效,时间已经给出“答案”。潜江碧农智慧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凤鸣笑着说:“咱们10028亩田种植的水稻主要是跟周边的大型米厂合作,全是订单了,刚种下地,就全都卖出去了,卖完了。”

怀揣梦想的硕博青年们,选择到农村种地,他们的业余生活同样丰富多彩。在劳作之余,他们打篮球、弹吉他、跳街舞,释放青春的活力;也会踏上旅途,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作为这群青年中的一员,王宇坚定地说:“我们选择回归农村,是为了给粮食生产注入新的活力,为农业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青春力量。”新时代是追梦者的时代,也是青年成就梦想的时代,6个硕博种1万亩农田的故事还将续写。

潜江碧农智慧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凤鸣:“我们这个项目做成功之后,就可以到别的地方去复制,虽然现阶段农村还有人种田,但是5年10年以后谁来种田呢?那就需要我们这种成熟的智慧化的种田模式,这是我们的愿景。”

(特别鸣谢湖北省农业农村厅科技与人才处)


来源 | 湖北农村广播

编辑 | 谢珊

编审 | 刘友智 何聆溪

监制 | 田国英 刘迎春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670/202410/5834f500c537a7a1611bf6515b1c4a19.png-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