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秋节,养猪人应该过得相对前几个月舒坦了一点。
就在节前,众多利好消息接踵而至,先是多部委连续发布17条措施鼓励养猪,随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为恢复生猪产能、保障市场供给提供了全方面的政策支持,为生猪产业进一步高质量发展设计了路径。
最令人振奋的则是9月10日,中国农科院发布我国非洲猪瘟疫苗研制又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即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非瘟疫苗研发已是神速,短期恐难以上市
在许多人看来,非瘟疫苗的上市似乎已进入倒计时,今年就能用上非瘟疫苗了?不过事情未必总是按照想象来发展,某权威专家在近期一个行业会议上就向农财宝典新牧网记者透露,非瘟疫苗应该会在明年一个适当的时候正式推出上市。也就是说非瘟疫苗今年和养猪人见面的机会比较小了。
这并非笔者有意给养猪人们泼冷水,恰恰相反。目前中国的非瘟疫苗研究进展已经可以用神速来形容。根据农财宝典7月刊封面专题的报道,根据我国《兽药管理条例》、《兽药注册办法》、《兽用生物制品注册分类及注册资料要求》的要求,疫苗从研发到推出需要完成包括实验室研究、临床试验、技术评审、兽药复核检验、复审等几大阶段。
在一切进程顺利,不出现补充数据、复核不合格等的情况下,不算临床实验时间,满算评审、复核流程时间需要280个工作日。实际情况下,包括临床实验、材料准备等时间,申报阶段通常情况下需要3-5年。但如果是通过基因工程手段人工改造的弱毒,还需要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2017年修正本)》在临床实验前先进行农业转基因生物试验,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这个过程又大概需要2-3年。根据以上总体计算下来,假设非洲猪瘟基因缺失疫苗已经准备进入临床阶段,按照普通基因缺失疫苗流程计算其推出可能还需要5-8年。
但非洲猪瘟疫苗意义重大,并不能完全作普通疫苗看待。目前临床试验前的阶段原本通常要2-3年,现在仅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便高效完成。可想而知,接下来的阶段肯定也是会以超常规速度进行。这种速度会有多快呢?以2006年“高热病”作为参照,从2006年8月确诊并分离得到高致病性蓝耳病毒株(江西株),至2009年1月江西株高致病性蓝耳病弱毒疫苗初步投入应用,经历了2年半;至2009年7月正式投入使用,经历了近3年。不过必须指出的是,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并非人工改造疫苗,因此不需要做转基因生物试验。我们可以看到,总耗时2年半已经是非常极限的速度。这也是大部分专家认可的符合科学的最快速度了。一定要今年就用上非瘟疫苗,恐怕你还得担心这个疫苗的可靠性。
没有疫苗,复产同样可以成功
尽管今年没有非瘟疫苗是大概率事件,但猪还是得养下去。特别是如今的养猪已经上升到了国计民生的高度。如今这个猪价是许多人做梦都想不到的水平。有猪就能赚,许多人已经摩拳擦掌准备重出江湖。但没有疫苗,谁也不愿意贸然再次成为非瘟的牺牲品。没有疫苗,要复产还是只能从生物安全这个艰难但确实有效的方向努力。
国家也同样意识到了这一点,中国农科院在发布非瘟疫苗的好消息的同时,也专门发布了《猪场复养技术要点》,指导猪场开展复养工作。要点的核心内容依然是我们已经听专家强调过无数遍的内容:复养是一项基于生物安全措施的系统工程,涉及条件保障、饲养管理、饲料营养、环境控制、疫病防控等。最终成功的关键还是要将方案落实,真正做到以多重阻断与杀灭、建立标准操作规程为生物防控核心,涵盖清场消毒、人物猪车流动、舍内操作等各个环节。
必须承认,目前有许多养猪人或者因为此前的失败太过惨烈,或者因为觉得技术难度太大,并不敢以做好生物安全的方式开始复养,他们始终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疫苗上。疫苗一有风吹草动便有一大批养猪人开始跟进。这种将猪场未来完全压在疫苗上的心态其实就是赌博。然而养猪不是赌博,从一个最简单的时机的角度来分析,现在的高猪价是建立在严重的供不应求的基础上,可是如果真等到疫苗正式推出,所有人都蜂拥而上,还能维持这个猪价吗?能赚钱的依然是现在就通过做好生物安全提前开启复产的这批先行者。
每一个养猪人当然可以有自己的选择,如果你真的觉得自己的猪场能力有限,觉得有疫苗会比较有保障,选择相信疫苗,的确可以安心等疫苗出来。但即使有疫苗也不代表不用去关注生物安全,只有这样才能带来养猪业的真正升级。经过非瘟的洗礼之后,如果猪场还不能在整体上将生物安全水平彻底提高,这次非瘟的学费可以说是白交了。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
来源:新牧网
责任编辑:李芬
在微信中长按识别上图二维码,
或找小牧民 13971591889
加入垄上畜牧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