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区脱贫摘帽县里访脱贫

2019-12-19 08:56   新华网  



  图为航拍鹤峰县五里乡湄坪小区集中安置点。新华网 李征峥摄

临近岁末,新华网采访团队赴湖北省鹤峰县邬阳、五里、走马、铁炉等乡镇调研采访,与当地干部群众座谈,了解这个武陵山区脱贫摘帽县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鹤峰县位于湖北省西南边陲,是革命老区县、少数民族聚集县、“八七”扶贫攻坚特困县、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鹤峰辖5镇4乡1个经济开发区,205个行政村13个社区,总人口22.4万人。截至2014年,全县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7.14万人,贫困发生率高达36%。2019年4月29日,鹤峰获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退出贫困县。



  图为鹤峰县渔山村外悬崖上的铁索道。新华网 李征峥摄

  打通交通瓶颈 “云端上的求学路”不再是唯一选择

鹤峰县域国土面积2868平方公里,为武陵山区全高山县。绵延起伏的高山,造就了鹤峰众多的“悬崖村”、“绝壁村”,处莽莽群山之隅,立悬崖峭壁之上。在外人看来,那山清水秀、沟沟壑壑是无边的美景,而住在那里的山里人,却饱受偏僻闭塞之苦。

鹤峰县容美镇老村片区,虽然离县城只有36公里,但因为浅水河的阻隔,片区5个村24个组5600多居民进县城要经湖南省桑植县,绕道180多公里。

截至2014年,鹤峰全县有63个村的97个组不通公路。有些地方虽然通路了,但“通路不通车”。一些由村民自发修的路,路窄、坡陡、弯急,刚通时还能凑合着跑几趟麻木车,时间一长,山洪一冲,全部付之东流。

“行路难”让鹤峰农民饱受折磨,不少人病了得不到及时救治,摔死摔伤的事情也时有发生。交通难扼住了鹤峰农民致富的喉咙。鹤峰虽然资源丰富,但不通公路,再好的资源也只能藏在山里,变成垃圾和肥料,暴殄天物。

铁炉白族乡渔山村距县城150公里,是全县最偏远的村庄。这个悬崖上的村庄,平均海拔822米,三面环水,千百年来,渔山人出山到对面村庄办事只能从悬崖上的山路爬上爬下,往返要一天。“山险壑深行道难,吃盐全凭烧木炭;少壮文盲守薄田,缺水少衣无文钱,十有八九光棍汉,辣椒合渣算过年;送子求学梦不圆,祖孙数代好心寒”,谈起过往,不少村民觉得好辛酸。

1997年10月,县里为渔山村修了一条横贯山谷的铁索道,四条钢缆从山崖的一头延伸至对面的大山,一个不足两平方米的铁篮子悬吊在钢缆上,随风轻轻摇晃。这条索道因此也被媒体称作是“云端上的求学路”。

2015年精准扶贫以来,鹤峰县耗时3年,为村民修好一条通往山外的通车公路,天堑变通途。驻村的帮扶工作队先后争取资金2900余万元,实施了道路交通、安全饮水、农村电网、危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组联户公路达33.2公里,硬化公路24.2公里。鑫农茶业公司还在村里建起茶叶加工厂,解决了村民产业脱贫的问题。随着“行路难”“饮水难”“无产业”等诸多问题逐一解决,渔山村的茶叶、土豆、蜂蜜等无污染原生态的农产品全都成了山外客商的“抢手货”。

如今,渔山村的孩子终于可以在家门口乘车上学了,“云端上的求学路”不再是唯一的选择。“住青砖白墙小楼房,走干净结实水泥路,饮安全卫生自来水,互联网上看世界,因特网上迎客商”。这不是空中楼阁,而是照进鹤峰渔山村等农村老百姓现实中的“中国梦”。



  图为鹤峰县木耳山万亩茶园风光。新华网 李征峥摄

  全域有机提升茶叶品质 农民自豪地说“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钱”

鹤峰地处北纬30°,是世界公认的中国优质茶产区黄金纬度带。横看成岭是茶山,侧看成峰是茶园,整个鹤峰就是一个精美的大茶园。

据了解,鹤峰全县茶园面积近40万亩,茶叶加工实体1100余家,205个行政村有184个村产茶,种茶村、种茶户比例分别达90%、70%,茶叶收入占农民收入的50%以上。茶业稳,鹤峰稳,茶业兴,百业兴。茶叶既是鹤峰的第一名片,也是茶农增收的第一财源,脱贫攻坚的第一抓手,乡村振兴的第一产业。

为推进茶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鹤峰县委、县政府2013年开始引导茶农、茶企发展有机茶,邬阳乡是鹤峰县最早探索、尝试进行有机茶转换和种植有机茶的地区之一。骑龙茶业、金阳茶业等茶企率先试水,有机茶成为茶商和消费者追捧的“香饽饽”,高端有机茶1斤已经卖到了2500元。

品质提升使茶业成为富民产业。邬阳乡小园村村民蔡宏召是其中的受益人之一。作为贫困户的蔡宏召,农忙的时候花高价请非贫困户帮忙采茶成就了一段佳话。

2014年,骑龙茶业公司到小园村宣传种植有机茶,三年时间不施化肥、不打化学农药、不用除草剂,完成普通茶向有机茶的转换。当时蔡宏召有6亩老茶园,一年的收入也就三、四千块钱,母亲重病,两个孩子上学,家中负债累累,被纳入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对象。他和骑龙公司签订转换协议后,根据骑龙公司的要求,精心管理,用三年时间将个人的6亩老茶成功转换成为有机茶,同时又新种了4亩茶园。第一年,蔡宏召一家基本脱贫。

有机茶的采摘、盛装与贮藏、运输都有严格要求,要保持鲜叶芽叶的完整、鲜嫩、匀净。6亩茶园按照有机茶的采摘标准,单靠夫妻俩是采摘不完的。于是蔡宏召陆续请了20多名帮工,采摘高峰期,一天雇工9人。2017年,他总收入近10万元,给工人开工资近3万元。

蔡宏召说,一天创下最高收入5300元,给工人开工资1900元,这是他当农民最为神奇的一天。从原来的贫困户变身一个小老板,不光自己脱了贫,过上了小康生活,还带动周围村民发家致富,这让蔡宏召感到由衷的自豪。

蔡宏召只是鹤峰众多因有机茶受益的一个茶农代表。2018年,骑龙茶业、金阳茶业、齐天农业等市场主体的有机茶产品正式上市,产品供不应求,鲜叶收购价格也水涨船高。鹤峰全县茶农3.5万户,全县22万人中有14万人从事与茶相关的工作,六成以上的人口因此而受益。

邬阳乡石龙寨村茶农朱辉义家里种有16亩茶,其中9亩是有机茶。当别人问他一年有多少收入时,虽然不愿意透露自己的收入,但是他自豪地说了一句,“我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钱”。



  图为鹤峰县网红景点屏山峡谷。新华网 李征峥摄

  “悬浮照”走红 绿水青山收获金山银山

2015年上半年以来,摄影爱好者一张“悬浮照”在网络上广泛传播,画面上的木船因水质清澈,疑似脱离水面,悬浮空中。两岸峭壁、红的花、绿的树、游人木船、宝石蓝的水面,倒影翩翩,美得令人震惊,鹤峰屏山大峡谷成为著名的网红景点。

屏山景区2019年5月1日对外试营业,截至年底旅游人数已接近40万人次。旺季时,每天不得不限流3000人。景区的火爆带动了县城和周边燕子、下坪、中营三个乡镇的农家乐和民宿。屏山景区所在的屏山村共有360户1300人,2016年前常住人口只有500人,景区对外营业后,一下子返乡了四百多人,开办民宿和农家乐。到旺季,景区周边500多家酒店、民宿、农家乐家家爆满,鹤峰最近两年的旅游人次和收入也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

据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的全省114个县域监测单,鹤峰县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连续两年排名第一。全县大小60多条河流水质优质率达100%,林木绿化率达84.5%。2018年12月15日,在南宁举行的中国生态文明论坛上,鹤峰县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

守住一方绿,换来满山金。随着鹤峰各大未经开发的原生态风景区在网络上的热度持续递增,来鹤峰的游客逐年增加,即使在冬天,挂着外地牌照的旅游大巴车越来越多。

2019年1-9月,鹤峰旅游累计接待人数200.61万人次,同比增长15.83%,旅游累计综合收入11.43亿,同比增长15.2%。屏山村、升子村、董家村、南村村、石龙洞村、燕子村、留驾村、官仓村、东洲村、大路坪村、湄坪村等11个旅游扶贫试点村1027户3113个贫困人口全部如期脱贫,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良好的生态,使得鹤峰的绿水青山收获金山银山,美丽风光在鹤峰正变身成“美丽经济”。屏山大峡谷、董家河风景区、满山红烈士陵园、木林子自然保护区、八峰森林公园、浅水河、土王城遗址,一连串景点在网上热传,引来无数游客流连忘返。源于鹤峰木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鹤典硒泉水”迈入全国高端饮水定制市场,产品进入使馆区、高档健身房和月子中心。

目前,鹤峰正实现从“一处美”向“处处美”转变,从“一季游”向“四季游”转变,从“一业兴”向“多业兴”转变,“美丽经济”越做越强。广大人民群众享有了更多的绿色福利和生态福祉,拥有更多的自豪感,真正实现了“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

来源:新华网 肖进安 李征峥 夏国燕

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https://img.cjyun.org.cn/a/10670/201912/43b024187527095c7c49e473e7b1d1db.png- 1